从俄乌开打以来,除了正面战场上的交锋以外,其实围绕着网络这个看不到的战场,双方攻防也十分激烈。最近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件,让我们必须再度审视下网络这个大战场,一个是俄罗斯富豪杜罗夫的被捕,另外一个是乌克兰的F-16基地的“被暴露”。这两个最新的案例,也是俄罗斯人给我们又上了一课。
先来看俄富豪被抓一事。8月24日,国际知名加密社交软件“电报”的创始人、从俄罗斯叛逃去西方的富豪帕维尔・杜罗夫,在私人飞机刚一入境法国,落地就被捕。这天恰好是星期六,有人调侃法国人为了抓这名俄富豪,甚至放弃了休假,可见这次逮捕行动不同寻常。
其实,帕维尔・杜罗夫自己知道由于创办了“电报”这个匿名社交平台后,就成了各国情报组织的“眼中钉”,所以他不惜花天价雇法律顾问,还挖空心思弄了俄、法、阿联酋以及圣基茨和尼维斯小国等多个国籍。换着法地逃避当地政府监管。可这样一个谨慎的人居然还是被抓了,有媒体就分析称,可能问题不是他,而是他身边的人造成的。
杜罗夫的小女友尤利娅・瓦维罗瓦是个24岁的俄罗斯小“网红”。本身就是手机不离手的主,几乎是全球同步推送自己的行踪。而在8月初,尤利娅就去了巴黎游玩,同时还在社交媒体上更新自己的行程,所以也让法国方面可以守株待兔,就等着杜罗夫“自投罗网”,只要一落地,直接就以涉嫌包庇恐怖主义活动、参与洗钱和贩毒被逮捕,到现在已经被罗织了12项罪名。
由于,“电报”这个平台的匿名性,导致俄罗斯、西方、中东等国家和武装组织都在上面进行情报交流,只要谁能掌握“电报”的后门,谁就有可能顺藤摸瓜掌握整个组织架构。而这次杜罗夫被逮捕后,是否能脱身,将会是一个关键性的观察点。
对于这位俄叛逃富豪的案例来说,一方面是信息战无处不在,另一个方面则是国家与个人之间荣辱与共的最好写照。梅德韦杰夫的话说得很到位:他认为“没有祖国也能过得很好”,但是,“电报”创始人“失算了”。
另外一个案例,就是乌克兰是不是也把自己的F-16坐标给顺手“卖了”?自从F-16战机到达乌克兰后,大家一直都在猜测乌军会把战机藏在了哪里,是否是藏在了第三国?这些问题,不光俄军关注,世界上的诸多开源情报分析机构也在关注。
就在最近,乌军乌克兰空军司令奥列什丘克可能“意外”泄了密。他在发布的一段纪念乌军阵亡飞行员的仪式活动中,出现了部署F-16的机场附近的建筑特征。在影片中有一段,就在奥列什丘克俯下身拥抱已故乌军飞行员的母亲时,背后出现了一座外形独特的白色建筑物,这就成为寻找乌克兰F-16战机所在基地的线索。
尽管只是几帧画面,但是开源情报分析师们很容易就锁定了目标位置,对可疑乌军基地进行排除后,利用数字卫星地图与地貌比对,乌军的伊万诺-弗兰科夫斯克空军基地成了最佳怀疑目标。而俄军也很显然看到了这一点,随后就用导弹轰炸了位于该基地的水泥机堡。
当然,伊万诺-弗兰科夫斯克空军基地是否就真的是F-16最终停放地,还是乌军故意诱导俄军袭击假目标,还需要更多的卫星图像和现场画面的证实。但是,这个基地停放过F-16是不可争辩的事实,正因为如此,俄军炸了也不算亏,起码解决了以后的隐患。而一旦炸中,哪怕只是让F-16损失,都是乌军空中战力的巨大折损。
所以,我们可以看出,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。尤其是在信息时代,保密工作更是至关重要。
围绕俄罗斯的这两个案例,也给我们中国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与启示。信息时代,每个个体的行为都可能对国家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。这也就是为什么,一直有网友在讨论,是否要在开战以后,必须切断与国际互联网联系。也就是直接“断网”。一了百了,也就不会有上面这样的情况发生。
只不过,他们可能忽略了网络现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,如果只是单纯断网,确实避免了上述可能,可国家运营体系是否会受到影响呢?一旦日常生活受到波及,又要投入多少资源来维护呢?这也是俄罗斯到现在一直不想宣布对乌全面战争的一个考量点。
所以,我们还是要秉持,网络空间无边界,但是网民有国界,主要还是从个体意识和防治手段上下功夫。因为,无论是在民用领域还是在军事领域,信息安全都至关重要。我们作为一个网络大国,必须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,增强公民的信息安全意识,同时加强潜在的网络“内循环”建设,为最坏情况做准备。
乌克兰杜罗夫乌军俄罗斯奥列什丘克发布于:河南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